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民族村寨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載體,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紐帶,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間和歷史見證。為進一步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做好民族村寨工作,推動民族村寨高質量建設與發展,今年,國家民委印發工作通知,組織開展和美村寨建設行動。
塑造村寨和合之美
熱情的村民身著民族服飾伴隨悠揚的音樂載歌載舞,三五成群的游客時而乘游船愜意地吹風,時而在廣闊的稻田中感受自然氣息……隨著黑龍江旅游熱度不減,牡丹江市西安區海南朝鮮族鄉中興村每天都會接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行走在村子里,隨處可見民族風味餐廳和主題民宿,不時有穿著民族服飾的游客在拍照留念。在村內的親子互動娛樂區域,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體驗各種娛樂項目,歡聲笑語不絕于耳。“村子離市區很近,交通便利,我經常帶家人到這里游玩,感受田園風光。”游客張迎漢說。
中興村將朝鮮族文化與鄉村民俗深度融合,走出了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新路子。該村駐村第一書記葛瑞發介紹,中興村通過加快實施環境提升、旅游帶動、產業富民3項舉措,推進村企合作、項目融合、一體化管理和市場化運作,規劃建設汽車營地、民俗風情園、民宿康養產業園和綠稻公園等,年均接待游客150余萬人次,成為當地聞名的“微度假”新地標。
牡丹江市西安區海南朝鮮族鄉中興村。圖片來源:黑龍江日報如今,全國各地民族村寨通過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塑造村寨和合之美。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篁碧畬族鄉舉辦首屆民族趣味運動會暨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找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點,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凝聚力、戰斗力和向心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扎勒木特鄉博格達爾村深入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豐富旅游業態、體驗場景和互動環節,提升游客體驗感,使游客在觀光旅游、風俗體驗中增進交流互動;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把中星村的民俗游、燎原村的農耕游等景區串珠成鏈,推出民族風情游、青少年研學游、休閑度假游等8條旅游線路,用好文創產品、文藝作品、非遺資源、研學資源等,豐富完善講解詞及說明等,講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提升村寨宜居之美
彩虹路、幸福亭、空中花園走廊……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滿鎮曼烈村小組,村莊“顏值”的提升以及村民們滿滿的幸福感處處可見。在曼烈村小組的寨門口便能看到人行道、花池,道路側面以及村寨內設置了春節、國慶節等中華文化形象和符號,村民把這條路稱為“彩虹路”,寓意著美好生活由此開始。
云南省勐臘縣勐滿鎮曼烈村門口。圖片來源:勐臘縣融媒體中心除了彩虹路,門球場、氣排球場、陀螺場和民族舞臺豐富著村民們的生活;懸掛在房屋前的國旗在邊境村寨高高飄揚,不斷增強邊境群眾的國家意識、國民意識、國防意識;一個個節日主題活動讓村民們在文化氛圍中安居樂業、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維護好民族團結;幸福亭、和諧亭、同心亭、感恩亭,寓意著廣大干部群眾同心協力,共同開創和諧幸福的美好生活;“空中花園”融入了民族團結、精神文明、鄉村振興等宣傳標語。近年來,曼烈村小組在集體經濟壯大、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培育、鄉村治理機制、和美鄉村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鄉風文明與人居環境提升互融互促、同頻共振,在“美起來”“富起來”的發展道路中越來越好,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全國各地民族村寨增強規劃引領效能,優化村寨公共服務配置,提升村寨宜居之美。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雙江鎮天堂村通過優化村寨整體布局,合理劃分居住、生產和公共服務空間,提升居住舒適性、生產便利性和公共服務可及性;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黃金村通過發展茶旅結合、產業互融、文旅共建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打造各族群眾踴躍參與、各地游客共享共樂的交流活動。
彰顯村寨宜業之美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夢嗚苗寨依水而建,傳統的干欄式建筑上燈光輝映,風雨長廊、鼓樓、蘆笙坪分布在稻田和樹林間,民族風情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我們夢嗚苗寨是易地扶貧搬遷重新修建的村寨,村民來自桿洞錦洞村、安陲吉曼村和大傘村等地,他們之中有漢族、苗族、侗族、壯族、瑤族。近年來,村寨通過創新‘旅游綜合服務+合作社+村民’的發展模式,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參加坡會、打油茶、唱苗歌等聯誼活動,領略民族風情、感受團結氛圍、增進彼此了解,既促進了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還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2023年全村人均月收入3000元。”夢嗚苗寨黨支部書記潘桂先說。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夢嗚苗寨。圖片來源:融水縣文體廣旅局據統計,從2019年8月1日開業至今,夢嗚苗寨共接待游客125萬多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達6000萬元,旅游業帶動周邊鄉鎮人員到苗寨就業,各族群眾逐漸形成經濟相互依賴、感情密不可分的共同體。
在夢嗚苗寨里,引人注目的還有各類非遺印記,村寨建立了蘆笙制作傳承室、民族銀飾非遺體驗館、火塘文化體驗樓等10余家非遺技藝體驗館和民族文化體驗館,將民族傳統文化節目納入游客互動活動中,游客在吃、穿、用、住、玩中體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如今,全國各地民族村寨增強村寨發展能力,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以彰顯村寨宜業之美。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洞頭村依托村寨地域特點和文化特色,修繕開發民族古民居366間,挖掘培育24項非遺項目,積極發展民俗風情旅游,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品牌;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郎德上寨通過加強數字化傳承和保護,利用數字技術記錄和集中展示村寨的村史村容村貌、特色民居和文化遺存,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怎樣一步步變為現實。
守護村寨生態之美
干凈整潔的街道,道路兩旁盛開的花朵,規劃整齊的維護廣場,三五成群的村民……走進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建國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美麗新農村的圖景。近年來,建國村堅持以“滿情田園”為主題,打造成為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宜居村寨。
建國村黨支部書記孫國柱介紹,建國村非常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近五年來,先后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硬化村屯道路30余公里,植樹4萬棵,綠化面積達5萬平方米,為村民們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建國村還將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建立了村支委包片、村屯長包屯、村黨員包戶的網格化管理體系,監督農戶落實“門前三包”,提升各族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全國各地民族村寨營造清新人居環境,厚植綠色發展底色,守護村寨生態之美。
大均村文化底蘊深厚、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大均鄉人民政府 供圖)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大均鄉大均村厚植綠色發展底色,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支持生態農業、生態林業、有機食品生產等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并著力打造綠色產品標識等,暢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通道;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紅羊鄉張元村加強古樹名木搶救保護,打造一批綠色村莊、美麗村寨。
監制 | 肖靜芳
統籌 | 安寧寧
來源:國家民委微信公眾號
【編輯:李潤澤】